博文

哪吒2影评

小朋友看故事、看电影,总是会把自己代入故事里的主角,总是幻想能屡遭奇遇、逆天改命。但其实,大多数人不过是玉虚宫考核路上那群捧着汤碗的土拨鼠——懵懂、温顺,却被突如其来的“正义”打上原罪的标签,连存在的意义都沦为权力体系中的一枚丹药原料。 在土拨鼠的汤碗里,印出的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而是你我——普普通通的牛马。 哪吒与敖丙奉命剿灭的“反派”,实则是为了喝一口汤而辛苦996的土拨鼠、教导小朋友从善如流的申正道,还有一个孤芳自赏的宅女。它们既无滔天罪行,亦无反抗之力,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在KPI流水线上埋头喝汤的土拨鼠,直到某天突然被不知道哪里来的人,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不说个人,连整个厂子都被拿去炼丹了。 在北美上映的时候,天元鼎上的美元符号不知道会不会修改,底层个体被抽象为“资源”,其血肉成为供养金字塔的燃料,土拨鼠的悲剧不在于死亡,而在于它们至死不知自己为何而死;正如打工人996加班猝然倒下时,Paul、Vivian、Jack早已取代了他们的本名。 哪吒可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土拨鼠却连一声“为什么”都来不及问。这种叙事视角的撕裂,恰恰暴露了现实世界的荒诞性:主角们反抗的“天命”,对普通人而言已是需要仰望的生存天花板。无量仙翁用“为你好”的话术操控众生,何尝不是同一套规训。《肖申克的救赎》中说,“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时你恨它们,后来你习惯它们,最终你离不开它们。” 在时代的洪流中,大多数人都是电影里的土拨鼠,日复一日地为了生存而奔波,为了生活而劳作。申公豹,全村的希望,渴望价值,渴望被认可,却又只是庞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是宏大叙事背景下的无名之辈。 土拨鼠们努力工作,辛勤付出,最终的价值,却似乎只是为了无量仙翁的宏图伟业,如同被“练成丹药”的命运一般,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成为故事的主角,当我们开始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土拨鼠”角色,或许,我们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成仙不过是一段咒语,电影里是腰牌、西游记里是莲台,现实里呢?

结局来的太快了

上一篇文章《 两家小店的现实经济课堂 》我们还在说结果是否能如我所料,没想到这么快就迎来了终局,那家鲜肉饼店大概在一周前就贴出了“旺铺招租”的告示,我直到今天才发现。 初开业时,鲜肉饼店给人一种“不愿轻易卷入价格战”的印象。它和梅干菜肉饼店的价格同为7元,似乎并未打算与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价格争夺战。然而,第一家店的降价策略却打破了这个平衡,迫使第二家店做出回应。短短几周内,两个店铺都陷入了价格恶性竞争的漩涡。 这两家店中的一家,或者两家全部,迅速倒闭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便是自己卷自己,陷入到了无谓的价格战当中。第一家梅干菜肉饼店开业时采取的买一送一策略,虽然迅速吸引了大量顾客,但也无意中抬高了顾客对价格的期望值。新开的鲜肉饼店就不应该也从低价入手,因为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迅速压缩了双方的利润空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成本压力加大。尤其是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低价策略的可持续性几乎为零。随着价格不断下调,两个店铺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连基本的运营成本都变得难以承受。为了在低价竞争中生存,两家店很可能都不得不降低成本,例如减少馅料、使用质量较差的食材等。这必然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最终导致顾客流失。 这两家店全部或者其中一家的倒闭,是价格战的必然结果,只是没想到结果来的这么快,只坚持了大约两个月左右。它再次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分析:恶性价格竞争不仅无法带来长期的成功,反而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同质化严重,又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哪怕做出一点点的差异化,也是生存的关键。如果鲜肉饼店能够在口味、食材、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恶性价格战不仅损害同行利益,最终也会损害自身利益。一味追求低价可能会让消费者对产品失去信心。类似于这种低价的小本生意更应该注重长期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应该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口碑、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关系等方式来赢得市场。 虽然鲜肉饼店在这次竞争中出局了,但是另外那家梅干菜饼店生意其实也不怎么样,经过了一轮降价促销,一方面很难恢复到原价销售,另一方面又面临“不促不销”的窘境。

两家小店的现实经济课堂

这个月初,我们单位对面新开了一家卖梅干菜肉饼的小店。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敢于开设这样的小店,确实需要不小的勇气。开业前三天,店家推出了大酬宾活动,7元一个,还买一送一,自然吸引了众多顾客,队伍排得老长。周边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都来尝鲜。那天,我和门卫闲聊时提到,这种促销策略看似吸引人,实则隐患重重。我预言这家店前景堪忧:开业就买一送一,一旦恢复原价,顾客会怎么想?如果味道不错,顾客的心理价位已经在买一送一的时候形成,会觉得原价太贵;如果味道不行,那顾客自然不会再来。果不其然,第三天,优惠策略就变成了“第二个半价”,排队的人潮迅速消散。到了月中,恢复原价后,连偶尔路过的顾客也寥寥无几。毕竟,梅干菜肉饼并非生活必需品。 然而,就在这家梅干菜肉饼店不足5米的地方,今天又开了一家卖鲜肉饼的店,同样定价7元一个。这一幕仿佛《读者》、《知音》里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竞争如此激烈,何必呢?更令人意外的是,随着第二家鲜肉饼店的开业,第一家梅干菜肉饼店竟然开始降价,降至5.5元一个。这无疑是自找苦吃,给自己增加难度。 原本第二家鲜肉饼店定价7元,显示出他们并不愿意轻易卷入价格战。然而,第一家店的做法显然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缺乏经济常识,开启了两家店的内卷之路。第二家鲜肉饼店显然不会甘心在价格上落后,很快也开始降价。渐渐地,两个店铺都陷入了一个怪圈:为了吸引周边居民,不断降低价格,最终谁也无法通过合理的定价实现盈利,而且人还会累得要死。 随着价格不断下调,利润空间被压缩,原本能维持正常运营的成本也变得难以承受。同时,价格下降也意味着在不断背刺之前购买的顾客,导致顾客进一步流失。 价格战虽然能在短期内吸引顾客,但并不能改变市场的整体需求。当消费者对低价产品失去新鲜感时,他们很可能会转向其他品类,或者干脆减少消费。购买的居民同样也不会是价格战的受益者,因为过度关注成本,最终会导致商品的质量下降。对于这两家小店来说,可能的结果就是饼的内容物减少、肉的质量下降,或者饼做得越来越小,再次影响顾客的感受。所以当两家饼店都陷入价格战的泥潭时,它们不仅无法获得更高的利润,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品牌形象,最终导致两家店都难以维持经营。 后面就看看结局是否如我所料。在这个经济下行的区间内,做点小生意真的不容易,没想到还是硬是自己给自己上难度,没苦硬吃。

follow 认证

This message is used to verify that this feed (feedId:87041292809249792) belongs to me (userId:72256306990869504). Join me in enjoying the next generation information browser https://follow.is.

中国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知识的殿堂里,我们被告知教育是启迪思维的钥匙。但当教育的真正面目被揭开,我们是否还愿意接受这把钥匙? 前几天邻居来喝茶聊天,说他家孩子最近沉迷手机,有些数学题不会做,偷偷用手机app扫题目直接抄答案,痛心疾首的表示给孩子买手机买的太早了,现在管又管不住了。这反而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一道数学题,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直接得到答案,那么我们是否还有反复练习数学解题的必要?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反复练习解题技巧的必要性,而不是学习数学本身的必要性。 如果仔细想一想就能明白,学校里学习的数理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既没有泛用性也没有实用性,但这些知识在考试时有被那样的重视的和强调,这是不是一种矛盾。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普通老百姓能接触到的数学题的作用可能只有参与脑力活动后的机体会自动给予多巴胺奖励,以及解题过程中的心流体验这些精神层面的奖励,而完全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那么,如果做数学题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活动,那么做题究竟是在做什么,而我们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一是服从性测试,二是对人才进行筛选。 简单来说,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包括高中的学习,在标准化考试的指挥棒下,学生们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如果愿意接受这种模式就接受,如果不愿意接受,就可以简单的选出那些服从性不好的群体,将来也不需要花大力气培养。韩寒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服从性测试。韩寒在高中时期就展现出了强烈的反叛精神。他不满于传统的教育体制,认为它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忽视了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选择了退学,并通过写作和赛车等途径,韩寒并没有被传统教育体制所束缚,而是选择了一条多元发展的道路。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作家,还是一位赛车手、导演和企业家。简单来说,如果没有通过服从性测试,教育体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绑定的福利也都无缘了,需要自谋生路了。 人才筛选对于整体来说才是更重要的。对于数学题来说,明明有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但筛选机制的要求必须是纯人脑的智力活动来解题,虽然这些题的答案其实早早就封印在牛皮袋中了。但是通过这样的筛选机制,就能很轻易的将人们分层,能通过筛选机制的人,将来学习一些相对深度的专业知识,不能通过筛选机制的人,将来学习一些相对基础和容易的专业知识。 其实,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罢了,不同的人,有些流水线上的螺丝拧起来比较难、比较专业,有些流水线上的螺丝相对简...

选择新股的方法

最近开启全面注册制了 ,虽然第一波的10支新股上市第一天全部都是大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以后新股的常态,我个人认为今后新股频频首日破发会变成正常现象。那么怎么选择好的新股打新就是一个问题,别好不容易中一次新股,结果还破发了。 对于新股上市会不会破发我主要参考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通过主营业务进行横向对比。如果公司有比较重点的产品,就完全可以参考已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来估算新股的市盈率是否合理,比如某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在10左右,而新股的申购价格估算市盈率在20或者更多,那你就要考虑这个新上市的公司是否有能力能撑起大于行业平均市盈率了。 第二个是纵向对比。既该新上市的股票,在最近的财报里的营收增速的表现。通过财报的营收增速,能够大体了解公司目前大约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从而更进一步确定自己通过投资公司到底赚的是什么钱,大多数的新兴公司在度过起步阶段后每年都会有比较亮眼的增速,而步入成熟期的公司增速则会放缓,但这同时也要结合公司自身所处的行业来综合考量,对于一些比较奇怪的情况则要看看公开募股书里是否有合理的解释,比如前两年分别增速分别25%、50%,第三年增速突然只有1%了,那就要看看到底发生甚么事了?这个造成增速下滑的事件是一次性的还是持久的,是否会最终影响到首日的股价? 第三个则是要看募集资金的用途。这点往往很关键,但又容易被忽略。公司上市的本质是出售自己的股权在公开市场上交易,对于公司来说就是卖出公司的一部分,换一些现金,那么募集这些现金的用途就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有些公司募集资金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而有些则是补充公司现金流动性,这两者区别就很大,为了扩大规模再生产,至少说明公司认为业务可以继续扩大,后面有信心赚更多的钱,而补充流动性可能是公司现金流比较紧张,需要通过上市来充实自身的现金流,虽然这两者本身没什么明确的优劣之分,但是如果一家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会慢慢消耗现金流,而不是充实现金流,这本身就是需要考量是否投资该公司的因素。 参考以上因素选择申购的新股,个人认为大概率不会在首日破发,大家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2023年魔都春节见闻

坐标魔都,春节期间本来就是人少车少的时间,加上今年回家的人多,整个春节期间路上行人、车都更少。 春节期间安排的外出计划很少,主要是休息、调整,毕竟都是刚阳康的人,不敢乱折腾。三十那天天气非常好,就和家里一起去附近的公园走了走,公园里人也不多,大多数都集中在儿童游乐场里。在公园里逛了一圈,感受就是要么是我这种携家带口的、要么是中老年结伴晒太阳的,甚至还遇见几波 cosplay 小姐姐来拍照片的,但唯独谈朋友的真的少,可能是时间不对,要么就是年轻人都去密室剧本杀了,不来公园瞎逛劈情操了。后面几天外出拜年,经过内环、中环都基本没什么车,一路畅通,原本将近一小时不到的车程,半小时多一些就走完了,看起来即使是留在魔都过年的人也没怎么出来。 商场的话各种购物柜台基本也是门可罗雀,不过餐饮反而是人最多的,另一个就是电影院,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都非常不错,我看的是临近中午的场次,上座率依然都很不错,只有最前面几排没卖出去,另一个年货《熊出没》小朋友们也很喜欢。可以预期今年电影票房应该会全面回归,但能恢复到2019年的几成,依然很难估计,我臆测一个7成,毕竟很多进口片我们依然没法看到。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魔都的春节,人很少,消费正在慢慢复苏,最先起来的是餐饮和电影。按照这个模式预测一下的话,今年消费板块可能会是热点,但是我们大 A 股有个缺点,就是预期越一致,后面实现的难度可能就越大,因为总有人要抢跑,你也抢我也抢,最终结果就是这个预期实现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