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层和割韭菜
转载雪球上的原创文章,原文地址:https://xueqiu.com/1732068455/149998563
这几天3000冲不到,又回到2800附近了,行情方面实在没什么说的,存量博弈,慢慢熬呗。这次记录一些平时和朋友聊天的内容,都是结论,聊天其实就是不断讨论,互相提出观点,最后得到的一些共识的过程。
第一、我们只能挣到自己认知范围的内钱,这个是讨论的基础和平台。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用“认知层”来表达这个意思,可以明确的是,每个人在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认知层”,比如刘国梁在怎么打乒乓球上的认知层,肯定比巴菲特高许许多多,然后除了这些各个领域的认知层,我们每个人还有综合一切可能,比如知识、人脉、运气等等的综合平均认知层,那么如果从认知层角度将整个社会(世界)粗暴的分层,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自身或多或少的都在被上层割韭菜,我们自身也或多或少的在割下层的韭菜。这点很难想到确切的例子,可以试试看套用你工作中的上下游关系,或者对客户的关系。
第二、不同认知层之间的人的观念、知识结构、所掌握的“常识”都是不同的,所以如果认知层比较接近,尚能交流,如果认知层相聚很远,互相之间就会很难沟通。这一点能举的实例很多,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孙文宏说“我跟你讲你一定是听不懂的,因为你读的书我读的书不一样。”就是这个意思,至少在医学知识这个范畴内,记者和孙文宏的认知层相聚甚远,所以基本处于无法沟通的状态。
第三、很多 KOL 之所以能成为 KOL,是因为他把他所在那个认知层里的一些“常识”,能够用大多数不同认知层的人听得懂的方式说出来;
第四、相对的,假设我的认知层在5,而某大佬在10,虽然他跟我说了些什么,但因为认知层相差太远,就算我似懂非懂,但这事本身导致我的认知层达到了5.1,从而使认知层提升,割韭菜的范围又大了一点点。这种事情在现实中一般叫“高人点拨”。(虽然大多都是主观臆测,“高人”自己也未必高到哪里去)
第五、通过以上的一系列论述,实际生活中很多现象就能得到解释,比如如果和一些市场中五六十岁喜欢听消息追涨杀跌的散户老股民介绍价值投资,什么长期持有,越跌越买,一般会得到两种反应,一种是礼貌的笑笑,然后觉得你傻叉,另一种是发愣、嘴微张、眼直瞪,这两种反应都是因为他们突如其来受到超出认知层范围的冲击,特别当你讲到,如果在10年前买入某某,持有到现在已经翻了多少多少倍的时候,这种反应会更明显,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你自己也可以试试。同样地,假如有个技术派大佬跟我讲盘口技术,数浪什么的,我估计我也会是这两种反应。
第六、回到第一条,我们只能挣自己认知层范围内的钱,所以才会出现拆迁户暴富,几年后就穷困潦倒的事件,所以才会有格力电器要做芯片做电动车,小股东用脚投票的事情。因为做空调和做芯片,不是一个认知层里的事情,在做空调的认知层里格力在很高的地方,但在芯片、电动车的认知层中,格力电器又在很低很低的地方,所以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在空调领域中格力割别人韭菜,在芯片、电动车领域里,被别人割韭菜。
最后,我觉得通过“认知层”这一说法,可以解释很多的社会现象,比如负油价这种操作,就是认知层上的打击,即便交易所已经提前几天说明要编纂负数报价了,但这种在当时超出自身认知层外的打击,也只有被实实在在的割韭菜了。
$万科A(SZ000002)$ $中国平安(SH601318)$
作者:望江南
链接:https://xueqiu.com/1732068455/149998563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第一、我们只能挣到自己认知范围的内钱,这个是讨论的基础和平台。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用“认知层”来表达这个意思,可以明确的是,每个人在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认知层”,比如刘国梁在怎么打乒乓球上的认知层,肯定比巴菲特高许许多多,然后除了这些各个领域的认知层,我们每个人还有综合一切可能,比如知识、人脉、运气等等的综合平均认知层,那么如果从认知层角度将整个社会(世界)粗暴的分层,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自身或多或少的都在被上层割韭菜,我们自身也或多或少的在割下层的韭菜。这点很难想到确切的例子,可以试试看套用你工作中的上下游关系,或者对客户的关系。
第二、不同认知层之间的人的观念、知识结构、所掌握的“常识”都是不同的,所以如果认知层比较接近,尚能交流,如果认知层相聚很远,互相之间就会很难沟通。这一点能举的实例很多,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孙文宏说“我跟你讲你一定是听不懂的,因为你读的书我读的书不一样。”就是这个意思,至少在医学知识这个范畴内,记者和孙文宏的认知层相聚甚远,所以基本处于无法沟通的状态。
第三、很多 KOL 之所以能成为 KOL,是因为他把他所在那个认知层里的一些“常识”,能够用大多数不同认知层的人听得懂的方式说出来;
第四、相对的,假设我的认知层在5,而某大佬在10,虽然他跟我说了些什么,但因为认知层相差太远,就算我似懂非懂,但这事本身导致我的认知层达到了5.1,从而使认知层提升,割韭菜的范围又大了一点点。这种事情在现实中一般叫“高人点拨”。(虽然大多都是主观臆测,“高人”自己也未必高到哪里去)
第五、通过以上的一系列论述,实际生活中很多现象就能得到解释,比如如果和一些市场中五六十岁喜欢听消息追涨杀跌的散户老股民介绍价值投资,什么长期持有,越跌越买,一般会得到两种反应,一种是礼貌的笑笑,然后觉得你傻叉,另一种是发愣、嘴微张、眼直瞪,这两种反应都是因为他们突如其来受到超出认知层范围的冲击,特别当你讲到,如果在10年前买入某某,持有到现在已经翻了多少多少倍的时候,这种反应会更明显,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你自己也可以试试。同样地,假如有个技术派大佬跟我讲盘口技术,数浪什么的,我估计我也会是这两种反应。
第六、回到第一条,我们只能挣自己认知层范围内的钱,所以才会出现拆迁户暴富,几年后就穷困潦倒的事件,所以才会有格力电器要做芯片做电动车,小股东用脚投票的事情。因为做空调和做芯片,不是一个认知层里的事情,在做空调的认知层里格力在很高的地方,但在芯片、电动车的认知层中,格力电器又在很低很低的地方,所以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在空调领域中格力割别人韭菜,在芯片、电动车领域里,被别人割韭菜。
最后,我觉得通过“认知层”这一说法,可以解释很多的社会现象,比如负油价这种操作,就是认知层上的打击,即便交易所已经提前几天说明要编纂负数报价了,但这种在当时超出自身认知层外的打击,也只有被实实在在的割韭菜了。
$万科A(SZ000002)$ $中国平安(SH601318)$
作者:望江南
链接:https://xueqiu.com/1732068455/149998563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评论
发表评论